2019年至2022年,我从事创作了一部以上海华山医院作为背景的小说《大医》。作为一个外地人,为何我会起意以华山医院作为上海都市题材创作?这要从2017年讲起。当时,我应邀为华山医院的职工做一场讲座分享。讲座开始前,他们邀请我去院史馆参观。在参观过程中,我发现该院始创于1907年,与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人物与大事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实在是一个宝藏,值得深入调研。
在调研过程中,我发现一些此前从未知道的事实。华山医院前身是中国人自办的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,是中国人最早的自建现代化医院之一,可谓根正苗红。而且它的主要职责与红十字会宗旨相符,以公共卫生和人道主义救援作为最重要的工作。在近代历次战争、疫情、自然灾害事件中,红十字会总医院都参与其中,身先士卒。
其实不止华山医院,当时上海的各大医院、医学院以及诸多名医,都各自拥有精彩感人的故事。上海拥有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最出色的医生,而且这股医疗力量并不局限在上海一城,而是源源不断地持续输出到全国。在近现代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,都能看到上海医疗力量的身影。上海近现代医疗界这种大格局、大气魄以及大情怀,堪称文明之光。
(资料图)
作为上海培养的大学生和上海女婿,我发现无论是繁华的“夜上海”、谍战黑帮故事,还是家长里短的弄堂小市民生活,都不能代表这座城市真实的内核。上海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文学表达,包括公众对上海的了解,都还很片面,缺乏完整性。以近现代上海为背景的文艺作品,很容易被写成谍战故事或风花雪月的十里洋场。当然,其中不乏经典的文艺作品,如果总是局限于这些题材,就容易让公众形成一种刻板印象,仿佛上海只是一个浮华奢靡的东方冒险乐园。
上海其实是一个非常具有现代性的城市,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文明的高地。上海的文化价值,不仅在于上海本身,它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起到了一个先行引领、中流砥柱的作用。它是很多近现代行业领域酝酿发展的舞台,也是中国革命的“红色源头”。不只是医疗领域,很多领域都有着极为精彩的上海故事可以讲述。
比如谢寿天先生,他是浙江余姚人,1931年进入上海金融界,从事保险行业,同时加入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复社。上海沦陷后,谢寿天先生建立起一个叫“保险联合会”的组织,秘密从事抗日与统一战线工作。在如此艰苦和危险的环境之下,他还联合了十七家保险公司,创立了“大安保险公司”。在租界被占领之后,英美保险公司退出上海市场,他率领大安保险,奇迹般地击败了占据绝对优势的日本保险公司,保护了很多仁人志士,他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。
再比如钟望阳先生,他本来是上海的一名儿童文学作家,但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头衔,是江南问题研究会的负责人之一。江南问题研究会是中共华东局下属的一个情报机构,专门针对江南各大城市进行公开资料搜集,并编撰成若干小册子,分发至军队。他为解放军接管上海立下汗马功劳,甚至可以说是早期的“大数据分析师”。
类似的故事,实在太多。中国最早的一批“火腿族”,即业余无线电爱好者,就是在上海诞生的。他们利用上海特有的国际贸易优势,进行业余无线电通联活动,其中就包括了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先生。在抗战期间,这些业余爱好者成立“业余无线电人员战时服务团”,为军队通信作出巨大贡献。《永不消逝的电波》有一部分原型,即从这里得来。
种种事例与人物,不胜枚举。这些故事有一个共同之处,他们既具有进步的思想意义,又兼具戏剧性,而且无论是保险、无线电还是大数据分析,都带有一种现代意味,是典型的都市叙事产物。我们今天要打造上海的城市文化名片,首先需要扭转广大人民群众对上海的刻板印象,更多地挖掘那些体现上海现代性、先进性的精彩故事,它们是上海的文化矿藏,展现着更丰富、更有层次的上海城市品格,体现出上海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无可取代的特殊地位。
(作者为当代作家。本文为作者在上海宣传文化人才高端论坛上的发言,原题为《拓展格局 深挖题材——新时代的上海文化名片构建》)
转载请注明来源“上观新闻”,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(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栏目邮箱:shhgcsxh@163.com)
栏目主编:王珍
文字编辑:王珍 周丹旎
本文作者:马伯庸
题图来源:主办方提供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