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浦区河间路上,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大门敞开。透过落地玻璃可以看到,室内的老人们穿梭在活动场地间,脸上依稀透着笑意。
年过七旬的卢阿婆来到大门前,神情失落、迷茫……“阿婆,快进来玩吧!”工作人员的热情召唤,打断了卢阿婆的低迷思绪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那时的她不会想到,正是这扇门,将她这个独居老人的生活与“孤独”做了切割,引导她重新回到人群,在社区活动中再展风采。
在杨浦,每个街道都有至少一座为老服务中心。对于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,这里不仅能够提供贴心的服务,还可以消除老人最怕的孤独。今年3月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的大桥街道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,因为场地宽敞、足有1800平米,容纳了更为丰富的功能,也接纳了更多老人。老人们在这里感受关爱、找回自我,这也正是为老服务中心的价值所在。
走出家门,独居老人“换了心情”周四下午,为老服务中心二楼活动室。沪剧班成员对着曲谱学唱《雨打桃花》,领头的正是卢阿婆。只见她一身红衣,颈间系着精巧的丝巾,唇上还涂了口红。光凭外表,你一定猜不到,神采奕奕的她,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。
沪剧班是卢阿婆亲手创办的,每周在为老服务中心活动一次。从周一到周五,二楼的活动室每天面向“老有所学”的老人敞开。看到这里环境清雅,还有工作人员贴心服务,不断有新成员申请加入活动。
一楼的人气也丝毫不逊于二楼。理发、推拿、法律服务、心理咨询……每一项服务都有老人光临。为老服务中心刚开放时,卢阿婆就坐在心理咨询室里,接受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专业医师的开导,心情像被雨打湿了一样。
曾几何时,她也是社区的积极分子。小区的沪剧班就是她牵头成立的,还要张罗大小事宜,为大家发光发热。回到家,老伴是她乐观的源泉。有什么心结,老两口沟通一下,就烟消云散了。
不料,意外突然来袭,老伴摔倒受伤,住进了护理院。家里突然只剩下自己,卢阿婆懵了。虽然护理院允许探视,但对老人来说,终究少了一个日日相伴的对象。受不住打击的卢阿婆从社区活动中消失了。
大桥街道老年协会会长卞证发现了卢阿婆的异常,遂登门探望,劝导以泪洗面的老人:走出家门,到为老服务中心换换心情。
心理咨询室的医师也鼓励她:“您一定要恢复生活的信心!走出家门,多来这里活动,心情会好起来的!”
把沪剧班搬进为老服务中心大桥街道共有两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。一个在街道辖区北部,建成较早,承担了基本养老服务功能,但离南部居民区较远。第二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开放,正好回应了南部老人日常活动的需求。
卢阿婆鼓起勇气走出家门,来到新开放的为老服务中心。去的次数多了,竟养成了习惯,一天不去,心里就像丢了什么。
老伴在护理院,卢阿婆只需隔几天去探望,她有足够的时间为自己而活。于是,她决定为沪剧班做点事。“沪剧班以前在居委活动室排练,但那里太小,来的人很多,实在挤不下。”卢阿婆向卞证会长提出,能不能把沪剧班搬到为老服务中心?街道老年协会与为老服务中心协商后,事情成了。如今的中心二楼墙上,贴着一张活动日程表,周一到周五排得满满的:国画、书法、摄影、健康养生……沪剧班也在其中。
“这下,沪剧班的老人都高兴了。他们说,这里有空调,冬暖夏凉。厕所很好用,扶手、把手、坐便都有。工作人员很热情,会主动给老人倒茶。以前学新曲子,都是我找地方打印曲谱,现在交给工作人员就行了。”卢阿婆庆幸“找对了地方”,细心的卞证注意到,她的愁云已然不见,取而代之的是满面笑容。
午餐无忧,因为有睦邻助餐点沪剧班每周四下午集中活动两小时。其余的时间,卢阿婆也不寂寞。她和其他老人一样,把为老服务中心当成了社区版“大世界”,唱歌、跳舞、弹钢琴……样样可以玩。
在这里,每位老人都有收获:重视养生的老人爱听健康讲座,听医生讲怎样预防骨折,怎样调理肠胃,老人还能尝试免费的中医理疗、肩颈推拿。“记忆家”教室里,认知症老人跟随专业医师接受怀旧疗法、音乐疗法、手指操训练,重塑生活信心。
卢阿婆能在为老服务中心待一整天,还有一个原因——一楼的睦邻助餐点自3月开放以来,每个工作日都向老人供应午餐。“独居老人自己做饭很不方便。不如在这里享用现成的热饭热菜,省时省力。”卢阿婆说。
助餐点暂时没有热加工条件,菜是社区食堂做好送过来的,周一到周五各不相同,分为15元和20元两档,是老年人可以接受的价格。15元是一大荤、一小荤加一蔬菜,大多数老人觉得够了。20元可以多加一个小荤。
“堂食老人如符合相关标准凭老年卡可享受1元助餐补贴。需要送餐服务也可预定。如果送餐对象年龄在80岁以上、上海市统一需求评估2~6级、持有残疾证的老年人不但能享受1元助餐补贴,还能额外享受3元送餐补贴。”工作人员告诉卢阿婆。老人们发现,助餐点的菜烧的够酥,牙口不好也能嚼得动。口味清淡,没有辣菜,与上海老人的饮食习惯吻合。红烧大排是最受欢迎的荤菜之一,卢阿婆也喜欢。就有老人提出,能不能一周吃两次大排?工作人员耐心解释:“不同的菜有不同的营养,菜谱是精心搭配过的,每天不一样,才能保证营养均衡。”
看到居家适老化生活的样板为老服务中心的布置和服务,都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。那么,老人在家时,有没有机会享受到适老型居住环境呢?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,有没有辅助工具和方案?
想到老伴就是摔倒受伤的,卢阿婆对二楼的适老化改造展示区和康复辅助器具展示区格外留心。这也是这家为老服务中心的特色。
对于适老化改造,老人们都不陌生,杨浦不少小区曾经进行过集中改造。展示区张贴的说明提醒老人,即使没有列入集中改造计划,根据上海市标准,试点街道60周岁及以上老人也能以家庭为单位自行申请。房屋需是自有产权或者长期居住权,符合要求的户籍老人还能享受到相应的改造补贴。工作人员告诉卢阿婆:“适老化改造在社区居民中每年推广,需求也特别多。”
让卢阿婆眼睛一亮的,是康复辅助器具展示区丰富多样的器具。大到气垫床,小到轮椅拐杖,这里都能找到。墙上的价目表标示着全市统一的租赁单价、补贴后价格和押金费用。有需要的老人可以通过中心联系辅具租赁师,办理相关手续。“以前的起租期是6个月,调整后缩短到3个月,老人受伤或手术后有短期辅助需求,就可以租赁,还能享受补贴。”工作人员介绍。
“老人行走不便,有什么好的代步工具?”面对卢阿婆的提问,工作人员请人展示一款适合短距离出行的电动轮椅车。轮椅车的操作十分简单,打开开关,车子便启动了。驾驶过程中,老人可以自行转动旋钮,调节速度,乌龟方向表示慢,兔子方向表示快,极易上手。
养老服务向“家门口”延伸承载着老人生活寄托的为老服务中心,呼应了“十五分钟生活圈”的建设理念,也让老人们实现了“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、老有所问、老有所靠”的理想。卢阿婆想把沪剧班的排练成果展现给更多人,再过一段时间,她将带着沪剧班的老伙伴们参加养老院的义演活动。
老人在为老服务中心找回活力,中心自身的功能也在不断拓展。今年4月,坐落在一楼的慈善超市即将开业,卢阿婆准备进去逛逛。再过不久,睦邻助餐点的条件完善后,老人们还将尝到现烧的饭菜。
大桥街道老龄办负责人介绍,中心以一站式老人健康及医养服务体验为基础平台,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。除了适老公开课、金融防诈骗培训、健康义诊等现有服务外,还将推出“长者智能”服务,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,跨越数字鸿沟。“事实上,老年人生活中的各种养老困惑和需求,都可以来这里咨询,我们有专业的工作人员,能为每位老人提供养老综合解决方案,做老人心中的‘老年乐园’。”
记者了解到,大桥街道户籍人口约9万多人,其中,60周岁以上老人4万3千多人,意味着老龄人口比例占总数的47%。在此背景下,街道的养老服务将进一步向家门口延伸,今年拟新增3家“家门口的养老服务站”,拓展其助餐、医疗护理、康复保健、生活照料等功能。
这些中心和站点,自然也需要卢阿婆这样的热心志愿者支持。志愿服务力量越多,为老服务就越有温度。“因此,街道将继续推行时间银行志愿服务,除了一直‘被需要’的低龄老年志愿者,也希望凝聚更多更专业的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,作为养老志愿服务的有效补充。” 街道老龄办负责人说。
关键词: